1、判断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
A.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B.同苏联达成共识以共同抗美援朝
C.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D.争取苏联的承认以实现中苏建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缔结军事、政治同盟,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下列没有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察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的思想:人与社会的统一,人和自然的统一。D选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不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1)概括材料一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7分)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2)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为实现材料二提到的“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革命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3分,每个阶级的努力各列一项)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要求列举出两个国际组织)
(3)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3分)
材料三?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它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4)试分析为什么材料指出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既是盟国又是竞争对手?(4分)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美国:不听话的后果》

(漫画说明:警告牌: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美国:救命啊!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原载美国《环球时报》2003年9月26日
(5)试分析材料一、二、三与漫画所反映的21世纪世界形势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新、旧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危机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殖民主义并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不时引起国际争端。(3分)
符合。(1分)因为二战结束后,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两大阵营形成。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赢得独立的亚非国家,面临着反帝、反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争夺日益激烈,给世界和平稳定带来威胁,许多新兴国家不愿卷入苏美之间的争夺。在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提出上述观点。(3分)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产阶级: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分)
1949年以来,中国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1分)
(4)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衰落,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援助,接受马歇尔计划、参加北约,以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日本作为战败国,在二战后被美国单独占领,并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所以是盟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长,与美国在经济、政治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因此又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4分)
(5)第三世界特别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制约了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所加强。(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