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B.举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D.规范企业行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②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④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参考答案:①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消费趋于平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忽视了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农民不满等等。
③手段目的相同: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们的历史条件、措施和结果等方面都不相同。
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不断地改革。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作答,不能照抄课文内容。第二问要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原因。第三问要对二者从总体上进行比较。第四问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在全面、正确理解上述几段材料实质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理论性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包括(?)
①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更进一步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工人集体与雇主谈判的权利
②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④建立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不是罗斯福的做法,这种做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所以排除包含第三项的内容。资本主义国家的分配方式主要按资本分配。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通货膨胀
B.股票上扬
C.股价暴跌
D.银行倒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所述的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时股价下跌,股市崩溃导致股票持有者财富缩水的情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