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这种现象说明
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
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
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施严厉制裁,激起德国复仇主义情绪,成为以后纳粹上台的重要原因。故最佳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事件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
①英法签订《英法协约》
②英俄签订《英俄协约》
③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④英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波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波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材料中的“我们”应当是指
A.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B.塞尔维亚政府
C.奥匈帝国民族主义者
D.俄国民族主义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波刺杀了斐迪南大公,材料中的“我们”应于普林西波相同,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直接原因,对其爆发的原因应该作出仔细区分: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③列强间矛盾的激化——主要原因;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6分)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1)第一世界大战的中心在欧洲,中国远离战场,仅仅派遣劳工赴欧洲,是配 角;(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牵制着主要的日军。(4分)
(2)一战后,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分)二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提高。(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