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C、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D、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4分)整个20世纪,世界的格局和形势发生了多次大的变化,这是多种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来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某文科班举行课堂讨论,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材料二?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甲)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乙)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丙)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丁)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五?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如果你支持材料一中甲同学的观点,请说明历史依据。(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一战后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6)
(3)材料三中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
(4)依据材料四和五指出材料五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面对当前形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应对?(6分)
参考答案:
(1)①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②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6分)
(2)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6分)
(3)正确。(2分)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拆散了英日同盟,限制了日本海军,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建立起战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引起日本不满。日本极力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4分)
(4)含义: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2分)
突出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应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我国的现代化;抵制和反对腐朽势力的渗入,维护国家安全与独立。(任答一点,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也可)(2分)
本题解析: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标下,更是容易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来比较考查。本题以一战后列强的竞争为主题,创设一种新情境,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实际要求回答一战后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可以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影响和国联的建立等角度进行分析;(2)需明确材料一中涉及美、英、法、德四个国家的关系,材料二涉及美日两个大国。帝国主义国家关系错综复杂,有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有对地区霸权的争夺等。(3)结合华盛顿会议对日本的影响来思考。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遏制了日本在西太平洋方面的扩张的步伐,虽然自己的已有的侵略权益得到列强的承认,但是还是对新的国际秩序强烈的不满。(4)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形势的变化是指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联系史实可知,多极化加强的表现,有苏联解体,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第2问,根据材料中“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如何应对,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是错误的。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但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所以B也是错误的。国际联盟是维护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因此根本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在成立之初也是由美国操纵的,并且发动了侵朝战争等,所以最初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因此D也应排除。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而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以下三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摘自丘吉尔1946年在富尔顿的演讲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摘自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段材料反映的美国二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
(2)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或遏制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
(4)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