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
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
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
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作为变法理论依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传统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他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大义”。
——刘向平《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且具有什么意义及局限性?(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6分)
(4)综合材料分析,上述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1)民本(或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2分)
(2)提出民权;批判君权。(2分)
意义: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影响。(2分)
局限性:未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2分)
(3)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2分)
特点:“托古改制”,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2分)
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推动了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2分)
(4)贯穿民本思想;不断继承发展。(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和“平政爱民”等字样可以找到答案。(2)从材料“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可以看出是批判君权,这种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没有提出建设新社会的方案,总的来看,影响有限,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3)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为,主张君主立宪制,从材料可以很明显的找出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维新变法同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启蒙了人们的思想。(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国民主思想得到一步一步的发展。
点评:我国古代虽有民本理念,但是并不是民主思想,不是体现以人为本,而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上。近代前期,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早期民主思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性质上来说并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是固守在封建制度上。近代维新变法第一次把西方的民主制度作为努力的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首架大飞机有望于2017年升空,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份额上,将排在波音.空客之后,位列第三。大飞机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了我国研制大飞机?
?
A.适应区域集团化趋势
B.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D.符合全球政治军事合作的大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提出的是“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指的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所以B正确,C材料中没有涉及和平D没有军事合作的意义A不是区域集团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小明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日元
B.欧元
C.法郎
D.马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欧洲现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因此现在去欧洲旅游的话,最好换成欧元。故选C。其它货币在2001年欧元产生之后被取消。
点评: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的好朋友、好伙伴。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交流方面成果丰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2分)
探究问题一? 16-17世纪中国—西班牙贸易状况
材料一:天顺(1457—1464年)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百年,此乃通商
明验”。16世纪80-
90年代,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以马尼拉(今菲律宾地区)为集散地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中国对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贸易关系,就是中国丝绸流向菲律宾和美洲,白银流向中国的关系。
——林嘉林《通过明清历史对比,初探中国落后原因》
(1)依据材料,概括16-17世纪中国—西班牙的贸易特点。(5分)
探究问题二?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海洋冒险的成功推动西班牙出现了短暂的强盛。国内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勾结,宗教裁判所镇压一切进步思想与人民的反抗。1605年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竟再版六次。书中疯狂而可笑的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
(2)分析《堂吉诃德》问世时欧洲社会的时代特征。(2分)
探究问题三?工业革命为什么是在英国,而不是在早期大西洋贸易的主导者西班牙发生
材料三:?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筹集资本的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由此导致英国本土各阶层利益占有格局的急剧变化,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1)双方贸易联系加强;中国海禁政策与民间贸易发展并存;丝绸、瓷器等成为主要商品;西班牙的殖民地在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5分)
(2)新航路开辟,西欧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权强大,天主教会控制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扩展
,人文主义思想兴盛。(2分)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若答出圈地运动造成的劳动力条件也可)。(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 “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上海”“ 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
继开设”“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等信息可知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
项正确;A项中“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情况,
没涉及乡村,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