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朝后期出现的朋党之争,是指
A.藩镇将帅向中央夺权的斗争
B.宦官与朝臣的斗争
C.皇帝与夺权朝臣的斗争
D.中央官僚之间的派系斗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朋党之争指唐朝两派官僚——“牛党”和“李党”之间的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 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 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③由于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④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A不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近代鸦片战争以后;B不对,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经济繁荣;C不对,儒家主要是反映在思想领域,与题干无关
点评:本题要求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审题时不仅要掌握该材料的核心内容,更要读出隐藏在材料深层中的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力?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迫切愿望,但另一方面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即经济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必须符合客观现实。故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2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3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古代史》
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1)限制地主官僚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
(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
(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法律、均田制、均田制的破坏等内容,体现了归纳、分析、综合等材料处理能力。我们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要辩证、联系地看,尽管通过法律等形式,唐政府力求均田制得以实行,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变化,均田制是不会长久的,土地兼并等现象也是不可能根除的。解答时,要将材料和教材相关史实结合起来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