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
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
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根据所学,“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他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全国570万人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故选A。
点评: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经典台词:“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妒嫉。我不会介意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从其中流露的情绪来看,它属于哪一派别(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不会介意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说明此人推崇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私的信念,这是现代主义精神危机的反映,答案选C,A B D三项特征与题意不符。
点评:现代派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其要凸显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手法。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对现代主义美术和文学作品两个方面,通过不符合常规的语言和艺术风格来塑造一个独具魅力的扭曲和变形化了的形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两级格局瓦解,故①错误,②③④都是原因之一,排除①,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3年3月16日,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这说明中共中央认识到(?)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
B.农业生产要走合作化道路
C.只有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已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1953年可知D不符合题意,排除。C有材料中可知,是保护而不是完全依靠,说法过于绝对。B材料中涉及,但不是主要谈及的内容。由材料中“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可知要保护小农经济。由此,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属于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C.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D.前者自治权较小,后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