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假如时光倒流,回到先秦。你发现有人正在给大家讲 “守株待兔”的故事,借以宣传他的思想主张,那么他可能是
A.荀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韩非认为为人君者,一味固守先王之道以治理今世众民,正如守株待兔一样,故他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晏子曾在齐景公前抨击某派学者,“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他所抨击的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原文出处及大意。孔子到齐国后,齐景公很赏识他,要把尼溪那地方封给他,告知晏子,晏子说:“不行!凡儒,都是十分倔傲,而依自己的意思行事的,不可以教导下面;喜好音乐而迷惑他人,不可以让他直接管理政治;主张有命论而懒怠于工作,不可以让他担任职守;重丧久哀,不可以让他保育人民;高冠卑容,不可以使他领导大众。而且孔某讲究外表修饰以盅惑人世,弦歌鼓舞以招集生徒。繁演登降的礼节来表示仪规,注重趋跄的步伐来表率大众。渊博的学问却无济于事,劳苦的心思却无补于人。几辈子也难穷究他们的学问,毕生也难奉行他们的礼节,积下的钱财也难供奉他们的声乐之乐。崇饰邪说鼓动当世的人君,盛设声乐以惑乱愚民。他们的道术不可以显示人世,他们的学问不可以教导众人。如果今天你封了他,马上改变齐国的风俗,实在不是有利于教导国家人民!”因此只有A符合题意。
点评: 本题属于文言文材料选择题。文言文材料阅读难度较大,在做题过程中不需要逐字逐句解读,但要找出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中“好乐而淫人”可推测是批判儒家宣扬的礼乐制度,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有
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②都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③都重视发展教育?④?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日本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是明治维新,一是二战后社会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容易判断①②③是相同因素,第④项是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对日本所谓的军事保护之下,发展经济的举措。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苏关系正常化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中美关系趋于缓和
D.美国侵越战争失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的重大的突破和转机。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了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共同点,二者的作为均是加强思想专制统治的表现,答案选D,A项只是表象, B项说法与秦始皇“坑儒”不符, C项不符合汉武帝“尊儒”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