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之前,欧洲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认为,下一代人将会解决他们这一代人不能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坚信,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到了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美]菲利浦·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为什么坚信“物质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6分)
(2)“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2分)
影响:带来死亡和灾难;冲击了人们对民主、科学精神的信仰和追求。(4分)
(2)不正确。俄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为俄国历史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如从其他方面说明,只要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再根据“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不正确。可以从一战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分析,如一战推动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促进了俄国社会以及世界历史的进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
材料一: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是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的观点?(5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4分)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6分)
参考答案:(1)评价:认识到一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所致。(5分)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4分);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次世界大战,出自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能力考查突出分析、理解和评价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孙中山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并没有从这场帝国主义非正义掠夺战争的根源上去分析。
(2) 第一小问可以从两场战役的正义与非正义性的角度思考其不同点: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局部和整体上转折意义的角度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俾斯麦认为:“19世纪末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人”。下列关于这两大国的说法正确是:
A.这两大国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B.这两大国矛盾的焦点在于殖民地问题
C.这两大国是在同一时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D.这两大国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可知两大国分别指英国和德国,英德在一战前夕的主要矛盾就是关于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问题,因此可以排除A, 而C和D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亦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次战役后,给德皇发去电文:“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该战役应是
A.马恩河战役
B.俄军东线进攻东普鲁士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战前夕,在巴尔干地区争夺最为激烈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法国
C.俄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德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三对基本矛盾的国家和内容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