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中期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
A.克里米亚战争
B.农奴骚动
C.新思潮的涌动
D.民粹派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反映。A、B、D发生在军事、政治领域,故选C。
考点:新思潮的涌动
点评: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人民的觉醒,对俄国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领导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主要是看其最终结果,并不决定于是哪个阶级实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是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进行的,但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最终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4)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本题解析:本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俄国的工业落后,与西方工业文明差距巨大;材料二从“二一九法令”可以知道是农奴制改革。其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农民获得的权利、政治改革的内容,教材中表述明确,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围绕促进俄国近代化进行的。第(4)问要审读问题的舍义,包含了答题提示,结合改革内容,答案一目了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3)
材料三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动机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则将成为全欧洲民主和进步进步的灾难。
材料四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回答:
①材料一认为1850年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②据材料二,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③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原因
参考答案:①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表。不完全赞同。冲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俄国称霸欧洲大陆与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的矛盾。
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并不是决定因素。
②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一部分侵占地区。影响:英法的胜利,使其在奥斯曼帝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势力大大增强;俄国战败,使其侵略暂时受到遏制,有利于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③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说明了英俄冲突的原因是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表,当然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不难得出英国与俄国冲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俄国称霸欧洲大陆与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的矛盾;(2)从材料二中文字“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能够说明俄国战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其影响;(3)从材料四中文字“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说明俄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弱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俄国战败的深层原因在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改革的重要影响。从改革的背景来看它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的大环境之下,俄国此次改革既受世界局势的逼迫同时改革又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它开启了俄国资本主义较快发展的新步伐,同时也对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4分)
参考答案:(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分)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2分)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2分)
(4)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3分)
实质: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1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相关考查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一问概括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解放农民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第二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抓住“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赎买了土地”。不难概括出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的变化,即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第三问根据材料提炼信息。“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不肯缴代役金”,“拒绝服役”等,说明了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第四问改革的影响从进步性与局限性来回答。进步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仍然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