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主张统治者结合法和术治理天下,法(法制)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权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本
| 中国(元)
| 日本(元)
| 中国超过日本(元)
| 超过的%
|
工?资 动?力 机械修配 营?缮 消耗品 包?装 薪?金 职工保护费 运?输 营?业 捐税及利息 保?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 4.70 0.70 1.20 - 1.20 0.30 0.60 -0.30 - 0.50 12.30 0.10 2.00
| 81 15 200 - 240 25 100 -60 - 25 446 100 200
|
总成本
| 43.70
| 20.40
| 23.30
| 114
|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3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3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5分)
3、判断题
(2009年2月安徽合肥市高三第1次质检14题)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4、判断题 二战后,新加坡、韩国经济显著发展的共同经验是: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协调发展
C.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5、判断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成果
C.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力
D.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