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上述引文出自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里约热内卢宣言》
D.《竞争未来——发展知识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说一战是一场化学战,二战是一场物理战,20世纪中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作战的战争是?(?)
A.海湾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教材有直接表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不能说明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项是
A.南北方经济发展开始趋于平衡
B.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C.各民族间经济交流有所加强
D.寺院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均是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B项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民善于经营,对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故选C。ABD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参考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白饼亥心是“刑罚”。
(2)不同:主权在民;法律至上。(2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提炼出韩非子法制思想的核心是:即“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对比材料一二文字内容可以看出韩非子和孙中山法制理念不同表现在:主权在民;法律至上;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重要事例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影响是: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罗马人先后形成了三项重要法律成果是指: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