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体现的是和谐,A、B两项都是说爱人,体现人际关系和谐;C项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D项是体现法治严刑峻法,无从体现和谐的因素,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可知上汤代表天意成为了人民的“主”即最高统治者,体现了早期的天人感应思想,AC项正确;“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则说明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B正确;中国古代并没有确立民主政治,商王不是由民众推举产生的, 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几位思想家都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应以孔子的“仁”说为基础。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指的是人的良知,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强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所以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王阳明是在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王阳明只不过是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不可能科学说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均不是王阳明的观点,材料中也没有这两种观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瑟·赖特说: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佛经译文的改动,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逐渐本土化。因此选择C。A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西方人文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