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该妇女的行为是受到了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
A.佛教思想
B.道教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从所提供材料来看,该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贞操观念的影响,而这些思想出自于儒家思想,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三幅图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在世界各地的肯德基、麦当劳是随处可见,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使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制度化。故A、B、C三项与材料中的当今世界现象不符。选D。
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恩格斯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对恩格斯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恩格斯预见了中国将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恩格斯是说中国将会进行工业革命
C.是指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国将会被日本打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古老中国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它的全盘革命化以及后面出现的联系瓦解可以明白是指的自然经济的瓦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你一定还要有土壤。”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作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上《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1903年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生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
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D.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派遣留学生,并对留学归国人员给予奖励。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