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茂名质检)下列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是( )?
A.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B.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即A项,B项是从所有制方面改革的方向,D项是从管理体制方面改革的方向。而C项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改革的一项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经济特区
| ①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 ②
|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
③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上海浦东
| ④
|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1)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分)②烟台、青岛;(1分)③沿海经济开放区;(1分)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1分)
(2)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4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分)
本题解析:(1)这一题属于根据范例完成表格题,题目中措施、典型代表和意义各栏中都有示例,要求填的部分应该根据本栏中的示例,依样来填,同时填什么则由另外两栏提供的信息来确定。
(2)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来回答,所以直接到材料中去找有效信息“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再加以提炼即可。第二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要能根据提问熟练的回归到教材中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3)“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强调(中国的)1978年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78年中国的最重大事件是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然后去阐述三中全会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 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①鸦片、棉纺织品进口比重逐步下降。
②煤油等工业原料进口比重不断上升。
③重工业品及交通工具进口比重上升。(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4分)
原因:①近代中国逐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西方国家对华商品及资本输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⑤国内交通的发展。
⑥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薄弱。(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9分)
(2)原因:
外因:西方国家及后来的苏联、东欧国家的封锁。(2分)
内因:①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发展国防工业。
③传统自然经济意识的影响。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影响:①打破外部的经济封锁、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
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
③不利于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第②③点,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已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可以得出①鸦片、棉纺织品进口比重逐步下降;依据“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可以得出煤油等工业原料进口比重不断上升;依据“钢铁、机械、铁路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可以得出重工业品及交通工具进口比重上升。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840—1931,联系近代代中国的国际国内状况加以回答即可得出原因:①近代中国逐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西方国家对华商品及资本输出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⑤国内交通的发展。⑥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薄弱。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局势即资本主义的敌视封锁包围,所以提出了自力更生的口号,大力发展进口替代性企业;可知“20世纪50年,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可以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发展国防工业,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传统自然经济意识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等。依据所学知识和第一问内容可以得出,发展进口替代型企业,有利于打破外部的经济封锁、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同时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农轻重比例失调,同时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利于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真正呈现出了解题的形势。宋献策与刘宗敏后为清兵所诛杀。第二年(1645年)九月,李自成战败,牺牲于湖北九宫山。
——摘自郭沫若《甲胄三百年祭》
材料二 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对于革命来说,总是多一点人了,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832年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为部落首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先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变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反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攻占北京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主张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论十大关系》理论准备的基础上,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及“八大”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帝斗争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期李自成团结知识分子,发挥了他们出谋划策的作用;后来义军内部分裂,起义最终失败。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
(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要看,二要帮。凝聚人心,团结同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中国百奋斗。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3)埃及:英国收买了当顾酋长和部队指挥官,破坏了抗英斗争;部分议员和上层官员向英军投降。埃塞俄比亚:皇帝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埃及沦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维护了国家独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外开放的举措,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是
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浦东④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