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中国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D.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中国人民经过100 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即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A项说的是抗日战争与材料无关;CD项是在建国后进行的。
点评: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中国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与此相关的学生要掌握的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国内外事件如抗美援朝和三大改造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 兄弟现在想到一处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故将来无论何种民族参加于我中国,务使尽化于我汉族。本党所持的民族主义,乃积极的民族主义。诸君不要忘记。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材料三 有必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世 界上有很多和中国一样的多民族国家,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处理好多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民族政策为世界在处理多民族关系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教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言论反映了一种“大汉族主义”思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的民族政策”指的是我国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安抚(任命为官、定居长安);册封;和亲(答对其中任意四点即可)。积极作用: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第一种答案:赞同。理由:孙中山在这里将汉族作为各族的中心,而且让其他民族同化于汉族,没有尊重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使少数民族在汉族面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第二种答案:不赞同。理由:孙中山的这一观点是在国内军阀混战和西方压迫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不存在歧视其他少数民族的思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影响:对中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世界: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种范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
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的“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的关键信息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是指三大改造,以及②祖国大陆的统一,是符合题干中的“改变”,但与题意不符,注意限制词:不包括;③是在1971年,时间不符;④“恢复自由市场秩序”说法不对,C项正确。
考点: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建设。
点评:此题有所跨度,需联系必修二经济相关知识点。综合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建设。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k*&com球通史》
材料二?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来东西方的有关史实,对比分析“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12分)
(2)依据材料归纳,“三次灾难性战争”客观上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从中可以得到哪些重要启示?(3分)
(3)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争的结果。它对远东和全球产生了
哪些重要影响?(6分)
(4)结合中外近现代历史,举例说明民主法制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5分)
参考答案:
(32分)(1)①政治上:中国强化专制集权,封建统治腐朽;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经济上:中国固守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经济落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③思想文化上:中国厉行思想专制,科技渐趋落后;西方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科技渐趋领先。④外交上:中国由海禁、闭关到被迫开放;西方积极侵略扩 张。(12分。不按要求答题者,酌情扣分)
(2)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推动了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促进了工业化,出现各种近代工业。③思想上:冲击了儒学,传播了西学,产生了各种“均富”思想。④外交上:放弃闭关,对外开放。(6分。其它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
启示: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具有双重作用;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汲取教训,积极进取,主动开放,努力推进现代化。(1点2分,2点3分,最高3分。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3)①对远东:中国历史由此改变,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遏制新中国,美国调整对日政策(削弱→扶植),发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②对世界: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6分。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4)两者都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相辅相成,关系密切。(1分)一方面,民主法制化为工业化提供制度保障(举例略)。另一方面,工业化为民主法制化奠定物质基础(举例略)。(4分。评分说明:对两者关系的理论阐述应是双向的,共2分;所举事例须是中外近现代史的,正反例子均可,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曾发表过一篇《新生宣言》,称“今后的大公报,从经济观点来说,是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于
A.1912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56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可知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还存在的私营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C项。A、B两项这两个时期的私营企业在精神上体现不出属于人民,他们是资产阶级性质的;D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就不存在私营企业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