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可排除;“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
B.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致富者多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D.普遍推广牛耕,兴修塘堰,开辟良田沃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最主要的原因”的限制条件。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北方人民的南迁提供了江南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条件和技术条件,提高了江南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是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史实,A、D两项是次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西洋史正如几幕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这表明他认为中国历史具有
A.艺术性
B.延续性
C.多变性
D.神秘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
C.贫下中农,几代红
D.嫁人要嫁富二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属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婚恋观,排除;C项是主要在60年代,排除;D项主要在改革开放后,当今社会比较多,排除;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全面完成?
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即我国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所以答案选C,A发生在1952年底三大改造开始之前,B项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最主要目的,D项发生在1965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点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