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12-14 04:58:1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大一统”的主张 B.“天人感应”学说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纲五常”学说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由关键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不难得出,这是皇权和神权相结合的体现。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实行仁政。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突破与创新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联系与区别 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5分)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选择材料三中的任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主张:仁(德政)、仁政、惠民、重民等(2分); 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或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统治者吸取教训,维护统治;(3分,三点即可) (2)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民主制、以立法保证民权;(2分)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建立总统共和制。(3分) (3)民本思想是为专制制度服务,民主是为民主政体服务。民本根植于小农经济,近代民主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2分) 认识:俞可平观点:片面的,强调了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区别,但没有看到两种思潮都重视人民作用的相似之处,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钱穆观点:具有片面性,只看到民本和民主思潮的联系,没看到二者的实质性区别,应该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分析与认识。联系所学及材料回答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如材料“……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分析原因。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实践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第一小问的内容,同时联系所学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以及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归纳总结。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所处的时代及所反映的经济基础的不同,指出其本质区别。明确二人的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民本思想·含义;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西方民主政体的确立·美国政体的确立·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甲项中的信息“亲……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可知这应为王阳明的“致良知”的观点;由乙项中的信息“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这应为黄宗羲的观点;由丙项中的信息“邪辟之说灭息……统纪可一”可知这应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由丁项中的信息“保天下……匹夫……有责”可知这应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孟子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
A.施仁政于民
B.人民比国君更重要
C.提出“三纲五常”
D.主张人性本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主张,其中有民政,民贵君轻,性本善,提出“三纲五常”的是董仲舒,所以C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与这首诗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天人感应
B.心外无理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心学的理解。“万物根源总在心” 意思是说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由此可判断是心学, B项是心学的重要命题,故选C。A项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思想,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C项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它正是陆王心学所反对的;D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强调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本题要结合哲理诗的中心句和关键字“心”。其它选项结合所学观点的基本含义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