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政治格局
A.宗教矛盾成为主导
B.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单边主义影响突出
D.多极世界成为现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A项宗教矛盾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矛盾但并非主导;B项意识形态的分歧仍然存在;D项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并没有实现。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单边主义影响突出,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看下图,使非洲摆脱落后、贫困的根本途径应是( )

A.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C.加大对非洲援助的力度
D.改变非洲各国落后的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20世纪初形成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是一种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正是这种旧秩序带来了非洲的落后和贫困,因此,摆脱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就是废除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指的是1945~1982年,这一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而战争多发的亚洲、中近东和北非地区,正是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战争与民主的关系,故A项不准确;材料无法体现B、C两项说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演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此时此刻,我们都会想起两位伟人。50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是他们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材料中的两位伟人是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戴高乐
C.邓小平,戴高乐
D.习近平,奥朗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二代领导人,他开始成为领导人的时间是在1978年,所以与题目要求不符,习近平是新一任国家领导人,也材料中要求的时间不相符合,故答案选择B 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欠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二战后,西欧经济普遍衰落,美国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是西欧的“强心剂”、“及时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又促使西欧走向联合,所以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但是由于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所以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故应是马歇尔计划,选A。B项没有体现欧洲的分裂,D项没有体现欧洲的粘合,故排除。C项与欧洲无关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马歇尔计划。要求学生首先读懂材料,联系教材所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