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①普鲁士国王享有世袭皇帝的特权?
②皇帝权力完全受制于联邦议会
③是联邦制度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④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的信息,①正确;“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表明德意志帝国皇帝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联邦议会,②表达不准确;由材料中“联邦”等信息以及皇帝与议会的关系,判断③正确;材料表明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不明显,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9~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原因
是(? )
A.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B.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2007年6月,中国正式通过《劳动合同法》。它的定位表明:中国政府准备在法律的构建上直面当前劳资分配的不合理状况。它将成为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强资本弱劳力的标志性拐点,通过国家意志力的形式,缔造一种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还没实施,反对和要求修改的意见已经到处飞。
——2008.3《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美国政府实行什么经济法令?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
(2)对于这些社会保障措施,你将如何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
(3)面对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现象,你认为是哪些历史原因造成的? 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材料三和四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者原因出现的本质差异。
参考答案:(1)《国家工业复兴法》。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2)评价:
观点一:它主要是统治阶级为克服危机,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理由: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观点二:它主要是为统治阶级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理由: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财富增长并没有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分配不均;过分强调国家积累,忽视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政府税收较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没掌握新技术的工人收入相对下降;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4)问题:资方反对政府扶持劳方,缓和矛盾的政策。
差异:前者目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后者目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是从维护资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保障问题,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劳动合同法》进行考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
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发表于2008年11月)
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特里谢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问题:
?(1)“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依据这种思想,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趋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一、三,你认为如何才能使“再也没有下一次”成为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经营者革命;知识经济。
(2)二战结束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中心;美国经济实力雄厚;西欧的衰落;各国有识之士的呼吁。
(3)变化:与日本、欧洲国家的贸易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顺差转为20世纪70年代的逆差,而且差距逐渐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增大,黄金储备急剧下降,美元危机出现,导致体系解体。
(4)建立更广泛国家参与的、更公正合理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