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丰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排除②。因此BCD项均错误。1948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苛捐杂税搜刮、官僚资本的排挤和美国的经济侵略等。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A。
点评: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为筹措战费,加紧了对经济的侵略,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市场萎缩。更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排挤,民族工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外有美国同国民党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也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A、C、D与曹操、袁绍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世界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曾产生过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为例,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克服“自由放任”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的。
(2)为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苏中两国各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果如何?
(3)综观上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改革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战后,这种政策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2)苏联的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只是小修小补,导致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和党的领导,导致苏联解体和社会性质的剧变,严重破坏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
(3)应该实行“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任何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背景;改革应该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本题解析:该题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为主线,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经济模式及其调整过程整合在一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1)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后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纠正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第(2)题考查的是苏联和中国为修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对于苏联而言,改革是从赫鲁晓夫时开始到戈尔巴乔夫时失败;中国主要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逐渐走向成功。
第(3)题是历史感悟题,要围绕前面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答案就包含在前面两个问题中,是对前面“经验”“教训”的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说:“我们所有关于过去事情和情况的信息必须来源于某种证据。这种证据称为史料”, “然而我们当中流行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第二手史料······而是来自教科书的阅读、百科全书、故事、戏剧和杂志上的文章。通行的手册和文章一般由对原始史料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人写的。因此它们甚至即使依据最好的第二手的叙述,那至少也是第三手史料。”?材料中鲁滨逊的观点是?(?)
A.强调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
B.第二手史料是可信的
C.原始史料是不可信的
D.流行的历史知识是可信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