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均田制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材料所述税收为按户缴纳,并且规定子女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分家,可见分封制的目的在于配置个体小农户,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均田制不能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与人口增长无关,应为培植个体小农,而不是稳定个体小农,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④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条件,要全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一场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离不开改革者的开拓进取。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的“这一制度” 指的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三长制
D.租调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所以排除A项。C项是政治上的改革,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是赋税制度也是材料的土地制度无关,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发展新兴封建经济
C.富国强兵增强国力
D.正式废除井田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地处西戎,中原韩、赵、魏合成“三晋”,经常军事联合,共同进退,势力极其强盛,三晋中的魏国乘机夺去了秦国河西的土地。面对三晋咄咄逼人的气势,秦国前途暗淡。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