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据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户役志》载:“康熙五十二年,诏以五十年(台湾)丁册为常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清政府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是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更名田
D.摊丁入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一种解题思路是用排除法:“两税法”是唐朝的税制,“一条鞭法”是明朝税制,“更名田”属于土地制度而非税制,这样就只能选择D了。另外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和学过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判断是“摊丁入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这里所说的“秘密”可以理解为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可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等信息推断出此诗写作背景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故选C。A项是在1926年到1927年进行的并未有百万雄师渡大江的事件;B项是在北方同国民党的主力决战;D项是在渡江战役后,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点评:从毛泽东诗词中获取历史信息,考查时代背景。立意好。重点是要掌握渡江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解放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篇章。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双十协定》的签订、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等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广州起义的理解。由“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得知广州起义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由于维新变法是当时中国的主流。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