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皇帝制度是在秦朝开始确立的,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非王的称号可比,因此自己称为皇帝。故选B。A项并未建立皇帝制度,称为周王;CD项都是在秦朝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由此可见他主张(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可知,作者对宰相持肯定态度,认为其所起的作用巨大。针对明初废除宰相一职,可判断出,作者主张恢复宰相职位。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除丞相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政治改革运动中激进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密尔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理想上最好的政体是代议民主制,在此制度下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受控精英民主制度)。”与直接民主相比它有很多优越性,起码在处理多数与少数、民主与平等、民主与自由、公共事务与个人自由、精英与大众等各个关系上更为理性和科学。
——谢海霞《代议制民主:找回人类应有的话语权》
材料四 “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
“苏维埃不仅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
——摘自《列宁选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近代英国在代议民主制的框架下权力中心的变化,归纳这一“最好的政体”的基本特点。(8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维埃俄国政体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2分) 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 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2)特点: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2分)
(3)变化:一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二是责任制内阁出现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4分)
特点:民主选举,间接民主;体现主权在民和分权制衡原则;体现议会至上原则;政党政治;政治理性与科学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
(4)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
立法权与行政权力统一。(政府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完善,总结答案;依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唐朝时期进行了完善,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根据“政府是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可知第一小问考查的是明清皇权不断加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空前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 材料二中“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全体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力,体现雅典民主政治主权在民的特点,
(3) 材料三“理想上最好的政体是代议民主制”,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8世纪责任制内阁形成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4)从材料“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可以看出代表是有选举产生;从材料“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可以看出立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措施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C.《简析清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
D.《试论内阁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C表述错误,因为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解决,因此清代不曾设置过丞相,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清代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变化。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关于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