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新的经济形态”是指明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是指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并未提出全新和系统的资本主义社会革新方案,他们依旧是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下提出修补封建社会的弊病,这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力量还不够强大难以冲破封建专制统治的牢固社会基础,所以C项说法最符合题意,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明代中国商品经济发达才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不仅提出了社会革新方案而且也对以后的社会启蒙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明末清初思想的背景和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②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④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二千年以来……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影响,长期占统治地位,①正确。“此其所以无是非也”,体现出压制下的畸形发展以及作者的不满,②错误,④正确。③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春秋大一统”
D.“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