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随着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波及的层面越来越广,许多人开始寻找“治疗”经济危机的“药方”,在经济理论界则诞生了“凯恩斯主义”。而在宏观政策上人们找到了一剂“良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凯恩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先要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比较理解,然后去释读英文的词义,如果知道“recovery”是复兴的意思,那么皆可以直接选对;假如不知道该词词义,而知道另外两个词的词义,那么通过排除法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 ]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加深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缓解了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的看法是——至少是美国——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管理论如何变化,经济政策从来没有放弃过国家干预;干预的方向虽然有所不同,干预的力量却难分伯仲;干预的方法有所不同,干预的结果却大同小异。
——林昙《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读后感
材料三 第五条物质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质。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民众实现物质愿望……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建议草案)》
材料四 “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方面,美、苏两国在应对图一、图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在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愿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相继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经济举措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象: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关系:因果关系。
(2)美国:核心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人民收入,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发展。
苏联:核心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恢复经济的发展。
(3)措施:1978年起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两点)
共同点: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