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2年尼克松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结束了中美对峙状态
B.促进了中美的经济贸易
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D.开始了中美的军事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活动,这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故选D。A项错误,材料明显未涉及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BC项错误,伙伴关系和经济外交材料也未体现。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联合国的作用下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地参加联合国主导的各项国际活动,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中国重视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发展中国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中国在新时期外交关系上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可中国却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结盟政策指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与中国现有的国力,奉行双赢的政策,在既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又适当照顾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在互利合作基础之上,中国领导创立了一些区域性组织。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发展到十六大总结的“共同发展”这一全新概念。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要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和“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国要与各国“共同协商”世界事务,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含义。1984年5月,邓小平把中国对外政策概括成独立自主外交,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它是“真正的不结盟”,具体体现为“四不一全”:即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其核心是不结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是因为我们国家在两极格局之下,太强调意识形态的结果,当时我们正在搞极“左”的文化大革命,而80年代以来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则说明我们不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结果,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