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是触动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的反对,最终失败。故选A。BCD三项都是他们特别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是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点评:北宋中期,由于宋太祖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得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范仲淹和王安石等先后主持变法,希望改变这一局面。但是改革必然会触动大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的抵制,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用人不当,侵害百姓
B.大地主、大官僚反对
C.失去皇帝支持
D.司马光反对新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一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9分)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6分):政府面临财政危机(2分);旧制存在诸多弊端(2分);市场物价不稳定使赋输之物贬值(2分)。
方式:政府依据市场价格变动不受地域限制采购或抛售货物。(3分)
(2)作用: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任答其中三项得6分)
本题解析:(1)这一题要求“据材料一、二”回答,而且给限定了比较的角度和方向,即“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背景:根据材料一中的“国用空竭”和材料二中的“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材料一中的“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和材料二中的“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可以得出结论。方式:根据材料一中的“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和材料二中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可以得出。
(2)作用: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根据材料二中的“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可知其作用是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抑制(防止)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金融危机是货币诞生以后造成的经济现象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各种政权采取了许多理财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著作里写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所说的金融管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一做法的核心实质是什么?简要指出此次金融管制措施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国危敞,百数不举,其本尤患于之财,然生财有道,在善理之。理财之道无他,善用锐行而已,以国家银行为理财之母,纸币听其发行,公债付其销售,以操全国金融之高之多寡而调剂,一切统焉,国家之四库托焉,收支者付银行,其有不足,亦惟银行是资。
——康有为《理财救国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理财之道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792年,雅克·卢在上国民公会请愿书中写道:“当一个阶级可以不受惩罚地使另一个阶级挨饿时,自由就是虚幻。当富人可以利用囤积垄断操纵其同胞的生死大权时,平等也是虚幻的。当反革命日益操纵物价而3/4的公民无力购买时,共和国同样是虚幻的。”国民公会认真分析形势后于9月5日通过决议,“将恐怖提上日程”。
——《现今法兰西灾难的缘由》
(3)依据材料三,概括法国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恐怖政策”在经济方面的核心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撒切尔夫人任首相对,针对英国的“病症”和滞胀经济……紧缩货币政策,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她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黄安年《当年世界五十年》
(4)依据材料四,概括撒切尔夫人医治“病症”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
实质:以敛财的手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结果:失败。
主要原因:触犯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2)国家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现代金融制度。
(3)形势:商人囤积居奇,物价持续飞涨;贫富悬殊,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措施:经济恐怖以全面限价法令为核心。
影响:经济恐怖在团结人民革命,拯救共和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全面限价违背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4)紧缩货币政策,抑制货币发行与流通;削减税收与开支;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民营化;控制福利国家规模,减少社会福利投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