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
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题目60-90年代,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50、6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7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70、80年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古代学者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也就体悟“天地生物之心”,并借此明白仁的道理。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
A.汉代经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代理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魏晋玄学强调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关系,材料阐释的则是从自然界探求出发,直到明白“仁”的道理,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故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二:?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读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4分)
读材料二回答:
(2)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该转折点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5分)中国人为什么能够赶超世界?(4分)
(3)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向外部开放它的经济的。(5分)
参考答案:
(1)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分)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2)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5分)
原因: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对内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4分)
(3)1980年建立5个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5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可以看出,1952年,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仅达到20%;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超过90%,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联系1952—1956的史实,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2)材料二中“(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中国人能够赶超世界的原因可依据材料回答:“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点评:根据课程标准,本专题考生应该重点把握以下问题:概括三大改造完成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发展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联系,深刻理解我国经济改革30周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历史意义,结合古今中外各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认识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同时将本专题有关知识与现在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宏观调控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8年2月17日,在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位人物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显然是在高度评价“两弹元勋”的科学家,依据所学可知备选项中只有钱学森是“两弹元勋”的专家,所以答案选A,B项是中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C D两项分别是中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和数学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资产阶级产生要早于无产阶级。但在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于列强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在这些落后的地区开埠通商、设立工厂,这样无产阶级就早于资产阶级而诞生。如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于19世纪40 、50年代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的船坞等工厂诞生,早于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的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