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 )
A.机器制造业
B.造纸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1764年-1767年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1769年木匠海斯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后来,理发师阿克莱特仿制了海斯的水力纺纱机并获得为期14年的专利。并且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棉纺厂这些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的成果。由此可见是从棉纺业开始的,故本题选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重点。要注意从以下方面把握,⑴经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工场,英国等先后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经济组织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权与所有权一体;⑵政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阵营形成;⑶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促进了教育和科技发展;⑷社会:工厂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促进了近代工业化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⑸世界:西方列强掀起殖民高潮,东方从属于西方,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⑹局限:环境污染、殖民扩张、人情冷漠、住房紧张等。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可能存在排斥满人的种族思想
②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③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④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说明当时可能存在排斥满人的种族思想;“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是反对君主专制的,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民族国家的;④中说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说法过于绝对,是不正确的。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A.蒸汽和电力
B.蒸汽和石油
C.石油和电力
D.电力和核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不对,蒸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D不对,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推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广泛应用,因此选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依据“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分析,简而言之,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确立,圈地运动提供了资金与劳动力,海外市场的扩大提供是市场,这是工业革命产生的根本动力,故①②④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并不是原因,故排除③。A项正确。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点评:解答本题须辨别工业革命的原因与结果,采用排除法。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归纳,特别须注意的是根本原因,理解市场的需求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根本动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表是英国某时期的社会结构比例
A.新航路开辟的前后
B.工业革命初期
C.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工业革命后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家庭数目的百分之四十的劳动者收入占到百分之十一,而土地贵族占到百分之一点二但是收入却占到百分之十四点三。从这可以看出,这是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开始出现但是土地贵族收入还是占有相当比例。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均错误。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工业革命初期,虽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是比较小,家庭收入的相当比例已经来自工厂做工的收入。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产生且力量不断地增强,中间阶层壮大,而土地贵族的收入不断的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