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⑴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⑵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⑶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判断题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判断题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表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4、判断题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5、判断题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
①霸权主义横行?②南北差距加大?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