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建国后有关西藏历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下列对西藏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项目 时间
| 工业总产值
| 农业总产值
| 人均收入
|
1949年
| 0
| 0.24亿元
| ——
|
2007年
| 47亿元
| 76.34亿元
| 2778元
|
①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②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建国后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运用排除法,②的表述错误,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是在1965年,并非第一个建立,①、③、④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中国发挥过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被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新式企业在沿海地区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列举有哪些新式企业?新式企业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
(2)辛亥革命后,刺激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的社会思潮是什么?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哪些困境?
(4)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怎样的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1) 新式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答出两个即可,2分)
意义: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1分)
(2)社会思潮:“实业救国”。(1分)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
(3)美国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繁重的捐税负担;战争的消耗。(4分,答出四点即可)
(4) 公私合营 (1分)
本题解析:此题是简单题,依据教材回答即可(1)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民族工业的诞生是我国经济领域里的新生的力量,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同时对我国由救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2)辛亥革命后我国经济领域里的救国思潮是实业救国思潮,这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一战的进行,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国民党统治的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主要因素有美国的侵略、官僚资本的严重和国民党的盘剥等。(4)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该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②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③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
④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政府在经济上一直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经济的繁荣并不代表政策的改变,③不正确;即使是有这种政策的实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也会出现商业繁荣的景象,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所有④不正确;①②正是反应了清朝时期商业区的发展情况和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唯凭通事(及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得”,此材料的反映了当时哪些新现象?
①上海成为通商口岸?②出现买办阶级?
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④中外贸易状况有所改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世纪的僧侣贵族属于富有的统治阶级,不是中产阶级,③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