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故选D。
点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故选B。A项和材料明显无关;C项错误,王安石只是改变考试的内容,并未否定科举制度;D项错误,王安石关于科举选官制度遭到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在理财方面,但是在其它方面也是有所涉及。主要变现为强军和选官制度上。在选官制度上反对北宋的恩荫制,主张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物,但是因为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最终改革失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是
A.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
B.英法的殖民侵略
C.马木路克的暴政
D.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社会意识因素’.B、C两项是社会现实,A 项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意识,D项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
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
④资本主义文明完全取代了封建文明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题中选项是消极影响。用排除的方法,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