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的尊严在历史上受过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神给人类安排的地球竟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低等生物同祖同源!第三次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材料中的省略号处的内容应该是
A.施莱登的细胞学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也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下图为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战胜愚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②进化论的价值被人们广泛认识
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④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摘自《科学蒙难集》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四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些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请总结二人的共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冲突:反映了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冲突,以及学术界内部的分歧。
(2)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
(4)钱学森: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二人的精神: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自15世纪以来,中国曾面临过三次战略机遇期,其中第三次是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次战略机遇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②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发展
③两极格局的形成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地揭示出

[? ]
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呈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