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克林顿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美国《时代周刊》为克林顿的讲话所作的注释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由一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就目前和将来而言,这个强国就是美国。”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由美国这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是不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
参考答案:(1)表明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恶性膨胀,正在利用冷战后的战略机遇竭力营造一个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
(2)美国是世界强国,但并不善良。它为了本国利益曾多次发动侵略别国的战争,到处挥舞“人权”大棒,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所作所为证明,美国不仅不能成为“国际秩序和安全”的最好保证,恰恰相反,美国的称霸野心,破坏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
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应该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问显然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反映,反映了美国的国家性质。第(2)问要坚持历史、全面的观点,既要分析美国不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保证的原因,又要指出其危害性及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9月29日,中日韩三国外长在上海举行了有关朝核及东亚共同体议题的会议。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儿玉和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梦想,……理想状态是,这个共同体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讨论政治问题或者经济问题,安全问题也可以在共同体框架内讨论。”目前,与理想中的东亚共同体性质相似的区域性集团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1分)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和图2的服饰设计有何相同特点?(2分)图2服饰设计的背景是什么?(3分)
材料二:

(2)结合以上图片,试分析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6分)
参考答案:(1)中西合璧(2分)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
装的特点,设计出了中山装。(3分)
(2)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
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回顾已学史实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扩展,自然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①符合题意; 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仍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冲破小农经济的影响,②表述有误;为了摆脱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粮食的困难,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③符合题意;由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一五”计划),因此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④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全面完成?
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即我国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所以答案选C,A发生在1952年底三大改造开始之前,B项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最主要目的,D项发生在1965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点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