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C.幕府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
D.日本的经济实力日趋衰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对中国民众进行了思想启蒙和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宣传,而其政治改革和经济主张并未能在实际中得以实施,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说法错误,D项是维新变法理论宣传的特点。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
参考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l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措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2)措施: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改革学制,实行义务教育;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作用: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了国家富强,摆脱了民族危机。
本题解析:第(2)题要充分利用材料提供图片所提示的答题范围,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概括,作用要抓住题干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