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因此ABD都不是共同点。材料中的人物虽然主张不一样,涉及领域也不一样,但是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当时中共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求快,只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即只注意了“多”和“快”。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
A.城市布局的变化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娱乐场所的出现
D.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 ? ? ?图一?图二
A.反对皇权专制
B.反封建礼教
C.反殖民侵略
D.反教会压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是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在,B是《红楼梦》的作品内容,两者均没有C的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