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
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主要是指本次全会?
[? ]
A.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B.明确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地,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
[? ]
A.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
B.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C.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D。A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是对外开放的措施。
点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方面,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工业生产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