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不包括
A.安全先行
B.经济政治一体化
C.互利协作
D.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了解。根据所学,上海合作组织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最初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后来加入乌兹别克斯坦。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信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不涉及政治一体化。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选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包括
①综合国力的提升?
②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我们国家多边交往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有:
综合国力的提升;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故①②③正确。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21世纪以后。故选C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地发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渐提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这一结论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邓小平1984年5月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据此推断,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
A.“一边倒”
B.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独立自主、不结盟
D.睦邻友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