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出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原因:(1)国内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建国前战争的严重破坏;建国后文革十年动乱。
(2)国际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建国前帝国主义的掠夺,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
(3)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长期采用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修改八大正确认识;“左”的错误不断发展。
认识:(1)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
(2)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
(4)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本题解析:本题时间跨度较,把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首先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国际国内政局的安定与否,经济建设的经验成熟与否,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等。第二层考查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欧洲联合过程中戴高乐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戴高乐的“欧洲观”是建立“祖国的欧洲”;欧洲人的欧洲,今天欧盟基本是符合戴高乐的设想,戴高乐设想的欧洲是:
A.邦联式的欧洲
B.联邦式的欧洲
C.美国领导下的欧洲
D.中央集权式的欧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B、D说法不正确,欧洲的各个国家是主权独立国家,所以B、D项排除;C项与材料和史实不符合,戴高乐的“欧洲观”对外就是抗稀美国的政治控制,排除;A项的邦联式的欧洲正好符合戴高乐设想,既走向联合,又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能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研制核武器作为预防法西斯核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2分)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2分)意义:增强了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2分)
(3)核武器依然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要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防止核扩散。(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两位历史人物所说话语的用意和基本立场。第(1)问中的实质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即可得出答案;也就是说从爱因斯坦对和平的基本立场和他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考虑。第(2)问既根据材料二又必须结合所学知识,才能答出第(3)问启示类题目必须按前两问来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B.日本在华投资总量最大
C.最大投资主要用于抗日
D.美国占据第一的时间最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艳同学在翻阅某个时代的报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列宣传口号:“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这个时代是
A.过渡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再从“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的信息可以看出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实际,结合所学可判断出这一时期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