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2、判断题 (27分)珠江三角洲地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
珠江流域的深圳、珠海是第一批经济特区,随着港澳相继回归,珠江三角的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的发展过程。“小珠三角”即传统意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内九个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大珠三角”指的是粤港澳地区,这里优势明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珠三角地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具活力地区的原因。(10分)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③枪杆子里出政权?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世界近现代交替的19世纪与20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正是由于这一转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激烈的震荡。
20 世纪上半期的震荡是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后转型期的震荡,是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随之进行相应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所造成的。
——杨宁一《历史学习 新视野新知识》
(1)一战后人类社会出现的激烈震荡在政治、经济领域里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后来是怎样克服和战胜这种震荡的?(4分)
材料二?与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杨宁一《历史学习 新视野新知识》
(2)二战后促进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走过了60年,将这60年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作为转折点,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
(3)在前30年中,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采用了什么模式?后30年中,为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中国在90年代有哪两次重大的理论突破?(3分)
5、判断题 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 ]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
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