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观察下图,图中的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②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②都正确
C.①②都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图一应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期,此阶段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故第①项的表述正确;由图二中民族工业所占比重增加的信息可知此阶段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并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故第②项的表述正确。本题应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最能证明商朝在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是
①殷墟中的甲骨文?②小说《封神演义》 ③商朝的司母戊鼎?④《史记·殷本纪》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时代与史家
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史实(7分)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7分)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翻不断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为主线的历史编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史记》的具体内容:《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粱启超“新史学”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0分)?
组织(3分)
答案l:叙述两组变迁关系.(3分)
答案2: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2分)
其他答案:按人物分别叙述,没有体现变迁。(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6年7月18至19日,铁托(南斯拉夫)、纳赛尔(埃及)、尼赫鲁(印度)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政治会晤。7月20日,3国领导人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应该继续并且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的接触和意见交换”。这表明
A.不结盟思想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
B.不结盟运动已经形成
C.不结盟运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起来
D.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题干时间是“1956年7月18至19日”,此时不结盟运动尚未形成,B、C项可以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D项也可排除;三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说明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已经出现,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与唐太宗的活动或主张相一致的有
①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②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③首创武举和殿试④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
可汗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政绩。结合教材中有关唐太宗的史实,知人善任,用人不避仇怨,不拘丁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①正确。三省六部制开始实施于隋文帝时期,因此②排除;唐太宗时完善了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但③项所述为武则天首创,排除;④项所述政绩为唐玄宗所为,也予以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