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6分)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8分)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6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6分)
材料四 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的观点的?(6分)
参考答案:
(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4分)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4分)
(2)特点: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2分)
是真实情况。丞相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都是皇帝的副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同时赋予宰相制约皇帝的权利,因此它是真实情况。(4分)
不是真是情况。宋代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及财权,相劝削弱,皇权加强,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2分)材料中的情形不是宋代君相关系的普遍反映。赵普之所以能那样做,只因宋太祖信赖他,这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2分)(任答一种观点均可)
(3)设计:明确主权在民原则;召开参议会,通过《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分)
结果: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国会和《临时约法》成为民主共和的象征。(2分)
(说明:建立民主的原则、确定民主的程序、制订民主的法律制度,民主法制的实践及其效果)
(4)近代资产阶级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制,都未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2分)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既参照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集中,又参照了近代中国、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传承文明、学习西方、立足国情、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注意分析题目的具体要求,“以郡县制”为例回答,故要抓住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现代化的内涵”要从政治体制的特点的角度分析。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政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前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如材料“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表明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后一小问属于开放式题目,首先要先确定观点,然后再结合宋代的相关史实分析回答。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你与分析。联系所学及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体现了通过立法、制度来进行约束。结合袁世凯的活动回答结果。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材料四的观点,然后联系近代及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分析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秦以来的丞相制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考点:明朝政治制度
点评:结合汉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概况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1)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3)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一历史场景最可能发生在
A.西汉中期
B.新朝时期
C.东汉后期
D.三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了汉代初期实行的察举制此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并未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结合史实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东汉后期,答案选C,A B两项时间与史实不符, D项已经出现了“九品中正制”。
考点:汉代察举制
点评:本题的考查角度还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 ?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 ?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溯历史渊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族谱是分封制、宗法制影响后世的表现之一。族谱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记载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科举出仕以及义行节烈等。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名声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
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