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以蕃屏周”表明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周王朝,所以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对周王室效忠,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设置参知政事,发生于宋代;②废丞相、设内阁,发生于明代;③设立军机处,发生于清代;④创立三省六部制,发生于唐代,故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④①②③,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加强专制制度的措施
点评:要理解专制主义的含义,这是一个难点。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举考试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统合功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文化上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科举制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把选官的权力收回中央,其主要的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A项只是在思想上的作用;C项是科举制的特点;D项不是科举制的主要作用,其最终也是为B服务。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宗法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实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宗法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逐渐衰落,说明政治关系中的血缘关系逐渐被打破,地缘关系逐渐取代。A、C只是其表现,D是原因。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共1982年和1956年确立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比较,新增的有
A.荣辱与共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长期共存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于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此选AC。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①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建立。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③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④“文革”中,作为我国政治体制重要部分的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严重冲击,统一战线工作无法展开。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