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20-01-22 00:55:5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共同之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B.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C.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D.都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朱熹是在“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的危机面前,有志于重振儒家伦理道德,提出了很多成圣的修养工夫。朱熹表述道德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仁”、“智”的术语。用“智”来表述“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传统,而“仁”作为儒家的核心道德理念也是毋庸置疑的,……朱熹这样说过:“若无这智,便起这仁不得。”“《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入于圣贤之域。” ——刘克兵、、朱汉民《朱熹思想体系中的知识与道德》 材料二 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於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在1917年8月写给黎锦熙的信中,毛泽东提出“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主张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道德思想,用新的道德思想重塑国民的道德心灵,以此根本改造社会,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摘编自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对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并指出朱熹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就道德和知识的关系提出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提出的新道德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道德观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救国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道德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3、选择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来 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 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
|
4、选择题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5、选择题 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过犹不及”
D.“弱者道之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