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天与人不相胜”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杏亭想到孔子,又孔子的主张得出答案,“天与人不相胜”是庄子的主张,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广东省广州市2008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19)“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河,即布黎纪瓦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759年”、“1830年”,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发展,生产了大量产品,运河的开凿是为了适应商品运输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这次会议应该是亚非的万隆会议,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某思想家在其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该思想家的观点是
A.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完全照搬西方文化
B.认为中西方文化各有各自独特的体用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主张中体西用
D.认为中体西用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主旨思想是作者认为中国的学说与制度同西方的有本质的区别,就如牛与马一样各不相同,中国既不能学习西方的“用”也不必学习西方的“本”,所以AC两项错误。D项是无关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据此回答:
(1)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分别指出在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不同阶段,对国际市场争夺最激烈的双方。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或政策?
参考答案:(1)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况,使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文化的往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此后几个世纪,西欧各国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证明。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掀起对世界的瓜分高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英法;英德;西欧、日本与美国。
(3)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推动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把企业推向市场,与世界经济接轨。
本题解析:本题以市场问题为中心,求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和当代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经济,顺应市场的政策举措。解题的难点在第(3)题,应注意所答政策举措必须是围绕市场这一中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