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曾广泛流行的顺口溜反映的生产情景出现于
A.土地改革之前
B.土地改革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民公社制度的特点是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其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与材料信息最符合。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三面红旗”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时期,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