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1936年2月24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它刊登了当时解决远东危机的四大关键“元首”的照片:日本天皇、满州溥仪、斯大林、蒋介石。下列关于当时时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
B.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C.在日本扶植下溥仪称帝,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侵华基地
D.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利于解决民族危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不符合史实,应当是助长了德国侵略的气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三大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
A.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
B.争夺地区及世界霸权
C.争夺对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D.争夺战争赔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一战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试图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以和平的方式重新瓜分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所以斗争激烈。参加和会的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打算,希望通过和会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和会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各自目的,展开了尔虞我诈的勾结与斗争。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认,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2分)这一观点是否正确?(1分)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5分)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
(2)材料二列宁所作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参考答案:(1)引起的: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2分)不正确。(1分)看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5分)
(2)正确。(1分)依据: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火种。(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可以判断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根据教材观点,可以判断出是不正确。
(2)材料二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为二战埋下了隐患。根据所学我们知道,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火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与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年3月-1937年2月
B.1937年3月-1938年9月
C.1938年10月-1939年2月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3年,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德国疆域不断扩大。解答此题必须抓住地图中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等标志物是否被德国占领。1938年9月,英、法、德、意鉴定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0月德国占领了图中的所示的苏台德地区,这样,便可排除A、B两项;另外1939年3月,德国控制了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斯洛伐克绝大部分地区,而图中所示布拉格还没有被德国占领,说明图中所示德国疆域应在1939年3月之前,这样,便可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项。解答此题只要抓住图示中苏台德地区和布拉格这两个有效信息作为突破口,加以分析和转化,便能正确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为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列斯特和约》
B.《凡尔赛和约》
C.《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四国条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教材重要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莱茵河以西”及“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可知,符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等,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