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全球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从实际上,从全球观点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退、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试结合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观点正确。
理由如下: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等国虽然维持了欧洲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如在巴黎和会上仍起操纵作用,仍以他们的利益为转移进行分赃;但实际上欧洲的霸权地位已受到严重削弱。这种削弱主要表现为自身实力的下降:①大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经济,恢复困难;②国内人民革命高涨,政局动荡;③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掀起高潮,严重削弱了欧洲各国的殖民统治。
从客观方面看,表现为美、日实力的上升:①借一战之机,美、日大发横财,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加紧对外扩张。②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美、日挑战欧洲列强,获取了较多的侵略权益。这都威胁了欧洲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二战后,欧洲各国在大战中再次相互削弱,殖民体系也彻底崩溃,而美国则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等西欧国家不得不惟美国马首是瞻。随着雅尔塔体系的逐渐确立,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世界霸权时代结束,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高考历史难点全解:难点29 走向多极化的国际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结束。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领域,虽然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但世界多极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该题所涉及的是史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战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确立,国际关系中心已开始转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英法国家实力已完全落后于美国,特别在军事上英法仍有相当的实力;另外,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直至二战后才最终完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初某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下列各项对图中内容评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B.是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重要修正
C.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是对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日战争的尊重和认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21~1922年,美国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的远东霸权之争,最重要的是对中国的争夺。由于中国代表的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对日本施加压力,中日在会外签订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日本代表声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这时才得到纠正。会上,全体与会国家还签订了通称的《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ABD均不符合《九国公约》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


材料二:左图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一一列宁
小题1:依据材料一提供的图示,回答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6分)
小题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什么? (2分)这幅漫画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分)
小题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那两个国家?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分)
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三对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
盾)(2分);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分)
小题1:怪兽:指的是操纵巴黎和会的英、法、 美、意、日五巨头。(1分)
猎物:指的是一战的战败国一一德国。(1分)
表达了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 的强烈愤慨。(2分)
小题1:美国和日本。(2分)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2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一战的原因和一战后两次国际会议对国际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
小题1:主要考查了一战的根本原因了具体原因。
小题1: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图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漫画信息中判断出漫画表达的内容。
小题1: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9年,假如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围绕如何处理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争论不休
C.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中国没有收回山东权益,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苏俄没有出现巴黎和会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119 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第22条,(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国联盟约》
材料三: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列宁全集》
材料四:第一条,(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其性质如何?
(2)材料三中“一小撮人”具体指哪些国家?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具体情况怎样?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三“对多数人进行剥削”为什么成为一种“权利”?
(4)材料四中“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定?
(5)材料四“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1)处置德国殖民地问题。性质: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2)英、法、日。日本。合法地获得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
(3)英、法、日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使它们的分赃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指日本趁一战之机在远东扩张势力,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侵略利益。
(5)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本题解析:
做题时可以把自己放在说话人的角度去理解材料意思,还要注意列强在开展外交和谈论殖民地国家时的发言往往很冠冕堂皇,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像题中材料二、四等。列强通过国际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