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毛泽东说:“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毛泽东最早发表这一言论可能是在(?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l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l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了1954年宪法,规定人大和国务院分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历史使命结束,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3分)其中A思想的核心和他的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8分)其中哪个主张对君主有警示作用?(2分)汉武帝接受他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和课本知识,“四书”指哪四本书?(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孟子、荀子;(3分)仁和礼;(3分)有教无类等。(3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三纲五常;(8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2分)原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4分)
(4)《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言之有理均可得分,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1)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中根据课本所学,依次是孔子孟子和荀子,A是孔子其思想的核心仁礼,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2)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材料中展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根据课本答出其他。对君主有一定制约的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汉武帝的接受主要是由于有利于其统治(3)根据材料总结出其主要的观点即可,即反对孔子的权威。(4)材料中所说的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5)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要辩证的看待,言之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双百”方针指的是在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因此ABC都是正确的。学术问题应当在学术领域争论,不能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因此D错误。故选D。 ?
点评:双百方针是学术艺术领域的指导思想,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此外,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文艺的春天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但 其实是外儒内法、儒法并用,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材料是关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 ?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8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
1967年,1965年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 ?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共同体。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
1981年,希腊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成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三次扩大。
1987年,《单一欧洲法》生效。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5月1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1)通过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
参考答案:(1)规模的变化:一方面,成员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欧共体内部各成员国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演进趋势:由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到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启动,至最后统一货币欧元的流通。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由经济方面的合作向政治方向发展。内部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合必然要求政治上联合。外部原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争霸,特别是在欧洲,因此成立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可以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关系,维护欧洲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